「我相信犯人也一定會進電影院觀看《殺人回憶》,所以最後一幕的構成,是想讓在戲院中觀看電影的犯人,與劇中的刑警有互相對視的機會。」 |
- 奉俊昊 |
|
殺人回憶(數碼復修版) Memories of Murder |
⠀⠀⠀⠀⠀ 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 |
時隔16年推出全新數碼修復版,奉俊昊另一部最為人追捧的作品,更是宋康昊與他的首次合作。打破犯罪電影類型常規,至今仍別樹一幟,為影迷津津樂道。雖僅為導演第二部長片,但當年總入場人數已高達五百二十萬;更獲得韓國電影大獎最佳電影、最佳導演、最佳男主角、最佳編劇、最佳剪接、最佳攝影;韓大鐘獎最佳電影、最佳導演、最佳男主角等。
韓國市郊接連發生姦殺案,警方成立專案小組,由當地探員朴度文和漢城特派幹探蘇大原聯手追查。朴一直堅信第六感,憑直覺嚴刑拷問鎮上的壞蛋;蘇則整理及分析所有資料,抽絲剝繭,找尋線索。兩人查案手法南轅北轍,合作時發生不少磨擦。在鍥而不拾的追查下,他們發現這個摧花殺手鍾情在雨天,對身穿紅衣的女子下手…… |
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⠀ |
《殺人回憶》發生在韓國政治最黑暗的1980年代,片中不僅出現城鄉警察的衝突,警察與民眾和媒體也產生了信任危機。這些都是導演通過電影對韓國現代社會的批判。台灣影評人聞天祥認為,片尾出現理想與正義的潰敗, 是導演對社會的一種控訴。80年代的奉俊昊正就讀首爾延世大學社會學系,擁有理想的他,也是街頭群眾的一員。他更透露,自己曾因丟擲汽油彈而被逮捕。1999年,他為了捍衛本土電影配額再次走上街頭參與「光頭運動」。成長背景使奉俊昊視「描述所有階層的生活」為創作者的天職,一系列描述社會的電影,使他被一眾韓國電影工作者譽為「精準的社會觀察家」。奉俊昊卻說:「其實我不懂社會學,我的精力都花在看電影。但我想,在人文社科一邊學習、一邊做電影,要比讀電影專業好。」 |